close

  新華網昆明7月20日新媒體專電 題:有時創業堪稱“九死一生”——部分高端人才回國創業狀況調查
  記者發現,在國內經濟運行穩中向好,社會開放度日益增強的背景下,通過多渠道回國的高端人才日益增多。他們反映,總體環境明顯改善,創業信心顯著增強。但一些高端人才也遇到一些怪現象,這其中既有“水土不服”的自身原因,也有政策、文化衝突等造成的難處和困惑,甚至出現“一個企業‘卸’四塊”的情況。
  一個企業“卸”四塊
  六年前回國的關鴻亮,在中關村創立了北京天下圖數據技術有限公司,去年公司實現利潤6400萬元,進入中關村高成長企業前100名。公司一天天壯大,成長的煩惱也越來越多,關鴻亮最不能理解的是“遷稅難”。
  關鴻亮介紹,公司起初在北京市海澱區,但是海澱的成本升高,就把生產業務遷到了亦莊;業務擴大後,一部分業務又遷到懷柔,算上工商註冊地、稅務登記、生產和研發,一個企業要在四個地方交稅,負擔沉重。“我們想把公司集中在一個地方,但是區政府不讓,即便走了也要把稅留下,簡直不可思議!”
  創業人才說,希望有合法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,少一些“成長中的煩惱”和“遷稅難”這樣的行政管理弊端。他們對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寄予厚望,只有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涉,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,踏踏實實幹事業才能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“落地生根”。
  創業“九死一生”難在“三道坎”
  “創業是一個必然的選擇、是一條艱辛的道路,有時甚至佈滿荊棘堪稱九死一生。”這幾乎是受訪的創業人才共同的心聲。資金、人才、項目是創業要素,創業之路之所以艱辛,原因在於融資難、審批難、用人難的“三道坎”。
  入選國家“千人計劃”回國創業的李科奕是無錫德思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。他說:“國家支持鼓勵創新方向非常正確,但真正創新意願強烈的高科技中小企業要與大型企業競爭,顯得勢單力薄。我們企業參與國家研發項目投標,儘管技術指標不差但最後還是被一家大企業獲得,這家企業中標後又來找我們合作。其實國家創新資金完全可以向創新型中小企業傾斜,至少應該給我們‘分組賽跑’的機會。”
  項目資金拿不到,又將目光轉向銀行。“十多年來,我幾乎沒有從銀行貸到過一分錢,即使我拿著國家的項目書或者訂單合同。銀行的理由是我的廠房是租的,沒有固定資產。”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胡里清說,“幸運的是,我不僅申請到了國家的科研項目獲得資金支持,還在市場上募集了風投資金。”
  銀行貸款難,再轉向風險投資。“然而,國內搞風險投資大多不專業、眼光差、沒耐心,頂多3年就要有回報。這樣的風險投資難以培育出好企業。”入選“千人計劃”的無錫鳳凰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屈志軍說。
  除了融資難,申報研發項目又遇到審批難。南通聯科藥業有限公司副總裁陳義生博士說:“因為我們是外資企業,在申請一些研發項目時常常遇阻,不是技術原因,而是因為身份和年齡問題。我們幾次申請省級、國家級項目,被拒絕的理由是我年齡過了50歲,我感到不可理解。”
  江蘇德明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範平一說:“引進人才不能唯學歷,而要看技術含量和項目前景。我雖然有兩個海外碩士學歷,但幾乎申報不到國家、省的科研項目,因為均要求申報者是博士以上。”
  獲得資金、項目後,創業另一重要要素就是人才,然而高新技術領域人力成本較高,又出現用人難。“千人計劃”專家、無錫矽鼎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薇說:“高新技術創新需要人才聚集,但如果我們產生1000萬元銷售額,30%毛利的其中一半要交稅,純利150萬元,根本養不起10個專業人才。我們銷售額必須超過1億元才能吸引100個專業人才。人力成本高也是很多創新企業難以成活的重要原因。”
  “渴望規則更透明,期待政策落到位”
  受訪的創業者普遍認為,儘管當前的創業環境還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,但中央改革的方向已經明確,關鍵是要落實到位,給創業者吃下“定心丸”。信貸制度與國際接軌,不能“重物輕智”。胡里清說:“只要是通過市場來配置資源,總會有人認可我的技術,企業就不怕找不到錢。如果還是‘靠批條子’貸款,很多企業只有死路一條。”
  借鑒國際信貸制度成功經驗,充分體現智力資本。武漢思倍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偉說:“銀行要求把固定資產作為抵押物,這對於很多創新性企業是致命打擊。在美國沒見過高科技企業首先拿著資金去買房子做抵押,如果信貸制度不改革,創新性中小企業很難成長起來。”
  考評機制更加公開透明,防止弄虛作假。當前,項目申報程序越來越公開透明,中小企業已經有了公平參與競爭的機會,但是在項目考評機制上還有待完善。
  一位歸國創業人員說:“為了避免‘人情票’,項目考評一般通過隨機抽取專家評審,容易出現外行專家評內行項目的情況,效果難服眾。還有很多項目申請人拿著科研經費卻熱衷於編寫華而不實的報告,沒有真正投入到研發,這就需要更加完善的追責機制,不能白白浪費納稅人的錢。”
  國有資金投向體現“五位一體”理念。當前,中央對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的考核指標發生改變,從一味追求GDP數字轉變為“五位一體”綜合指標,促使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更加重視創新、環保、節能,有助於高新技術企業成長。
  “考核指標轉變後,一些國有企業的發展目標也會調整,比如對於汽車企業而言,在新能源研發方面將會有更大的投入。”胡里清說,改革方向已經明確,但真正落實到位還需要一個過程,期待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進一步明確資金投向,發揮導向作用。(採寫記者:吉哲鵬 黃艷 崔峰 賈遠琨)
(編輯:SN123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f12efczk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